Friday, June 10, 2005

怀念上海小吃之: 大众点心

这里说的点心, 原先大多是街边小摊小店的生意. 从前上海人的早饭以大饼油条豆浆粢饭为主, 后来花样就多些, 记得的有生煎烧卖羌饼之属, 个别的还有卖土司什么的, 炸得鼓鼓囊囊的, 其实就是非常中国化的煎面包, 也非常香. 我上的小学离家只有两分种步行路程, 路上没什么可馋的. 后来上了中学, 要走20分钟, 路过小摊小店无数, 真的是口水直流啊. 普通上海人家午饭晚饭都以米饭为主食, 面食(面条除外)主要在早饭时吃, 一般也很少自己做, 都是拿着容器去外面买点回来吃.

肉馒头/菜馒头
北 方人管没馅的叫馒头, 有馅的叫包子, 而上海人不管有馅没馅一律称之为馒头, 而且没馅的白馒头少见, 大多都是有馅的. 这个肉馒头的馅我就搞不懂是怎么做的, 不就是纯猪肉馅, 为什么就那么鲜, 面发得松松软软, 从冒着热气的蒸笼递到手里, 一口下去还带点汁. 买两只刚出炉的馒头站着现吃, 可以算上海一景了.

生煎包
这 两年回上海, 发现各种小吃也被发扬光大, 还出了许多连锁店. 比如面馆就有"沧浪亭", "吴越人家", 生煎包则有"丰裕生煎", "小杨生煎"等等. 可我们小时候哪有这许多讲究, 下楼出弄堂走几步找家点心店, 买到的生煎馒头就很美味了. 不知道怎么描述生煎包, 大致可以说是小笼包大小的包子用类似锅贴的做法煎, 包子底部的皮酥, 其他部位的皮薄, 里面的肉馅又鲜又香, 不愧是上海最著名的点心. 一碟生煎, 配上一碗油豆腐粉丝汤, 照上海人的话说, "鲜得眉毛都要掉了".

糯米烧卖
烧卖的皮子应该是烫面团做的, 要比馄饨皮厚点, 馅心是糯米猪肉还可以加点剁碎的虾米, 包成开口状, 上笼蒸熟. 香!

鲜肉小月饼
这种月饼和中秋节无关, 几乎是一年四季都看得到. 皮子是象苏式月饼那样的酥皮, 里面包着鲜肉馅. 要买刚出炉的, 趁热一口一个, 唉, 简直是天堂啊...

小馄饨/大馄饨
小 时候去菜场, 常常见到卖馄饨的小摊. 摆摊的通常是农村的小姑娘, 卖的多是小馄饨. 取一张皮, 用一个象冰棍棒似的小竹签子一刮, 刮一点点肉馅到皮里, 另一只手不知怎么一捏, 一只小馄饨就丢到一边了. 包的速度极快, 手势上下翻飞, 煞是好看. 我常常在那里看很久, 终究也没看明白一只手怎么能包出馄饨来. 无论大小馄饨, 皮都薄得近乎透明, 隐隐透出里面粉红色的馅, 还没下锅就很诱人. 馄饨汤通常是骨头高汤, 最多加点葱花虾皮蛋丝, 汤与馄饨相得益彰. 到北京以后我才知道北方人吃馄饨是放香菜的, 而四川的红油抄手又是另一种风格, 还有广东的云吞面, 风味各异, 略下不表.

油墩子
就 是萝卜丝饼, 但我们那时不知为何已经叫油墩子了. 用一只肥皂盒子大小的带柄的椭圆形薄金属盒, 先浇上一层面糊做底, 置萝卜丝馅于其上, 再浇一层面糊, 连盒子放到油锅里炸. 等差不多成型了, 把盒子倒过来, 饼就整个在锅里, 再炸一会就出锅了. 又香又脆, 还能填肚子.

排骨年糕
年 糕本是宁波特产, 也有很多吃法, 比较常见的有炒年糕和年糕汤, 配料多是肉丝和上海青菜. 有一家叫"鲜得来"出品的排骨年糕, 则成为肉类缺乏的年代里的一种奢侈. 听说这几年"鲜得来"也做大了, 成为一家集团公司. 不过我还是想念冬日夜晚, 奶奶端出来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年糕.

面条
各地的面条浇头各有特色. 上海人吃面多是汤面, 常见的面有开洋葱油拌面, 雪菜肉丝面, 大排面, 好点的还有黄鱼面, 爆鳝面, 虾腰面, 肴肉面, 更考究的有刀鱼汁面和三虾面. 三虾就是虾脑虾子和虾仁, 据说一年中没几天能吃到, 这个我就没口福了.

还有什么? 小笼包, 松糕, 发糕, 麻团, 蟹壳黄, 条头糕, 鸡粥, 桂花甜酒酿, 多得数不清, 就不一一说了.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