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是新的...
这周六就是端午节了, 昨天和老公包了几个粽子, 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应景,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过节的情景.
江南一带的端午节风俗都很接 近,不过住在上海这种大城市里, 那时的黄浦江又脏又臭, 赛龙舟自然是看不到的, 就是在小孩子额上点雄黄酒也不多见, 至少我不记得被点过. 门前挂些菖蒲艾草之类还是有的, 大人仿佛也给过我染成桃红色的煮鸡蛋挂在胸前. 但小孩子最关心的还是吃.
端午节的吃食, 我印象深的只有两样了: 粽子和青团. 青团是糯米粉做的深绿色团子, 大小有粢饭团那么大, 一般都是豆沙馅而且凉着吃. 不知为什么, 小时候爱吃的点心都是糯米做的, 比如汤团, 圆子, 比如粽子, 青团等等. 印象中不记得家里自己做青团, 好象都是从店里买的, 也许因为个大消耗量有限不值得做吧.
粽子虽然不象青团那样只有江南才见, 但主要产地也在南方, 而且江南的粽子和岭南的粽子馅大有区别, 至今我还是不太习惯吃香肠花生香菇馅的广东粽子或台湾粽子, 总觉得有点怪异. 江南的粽子, 以嘉兴所出名声在外, 但江南人家不论在何地, 粽子的做法都是类似的. 除了白粽蘸糖, 带馅的粽子最常见的就是火腿肉粽(最香的就是里面那块肥肉了), 豆沙粽和赤豆粽, 好比汤圆, 除了猪油黑芝麻和肉馅的其他一概不可取.
90 年代初在北京上大学, 那时物质不象现在那样极大丰富, 南方的小吃还没有在京城流传开来. 母亲又是北方人不会包粽子, 因此从高中起有四五年没吃过粽子了. 然而大三那年寒假提前回学校背单词, 饿了到南门外的中关村食品店乱逛, 忽然看到挂招牌卖嘉兴肉粽, 欢天喜地买了几个回宿舍, 就在暖气片上捂热, 夜里就着亦舒小说吃得心满意足, 味道是否正宗反而不记得了.
我的父亲是上海人, 年轻时扎根东北也不讲究吃, 现在反而怀念起家乡的口味. 每次去上海出差或是家里有人到北京, 必要带两样东西: 婶婶做的油焖笋和五芳斋的粽子, 季节合适的话也能有大闸蟹. 不过我也只能从电话上听他说起, 呆在美国这些口福是没有的. 这两年国货店里卖的味全的湖州肉粽口味还不错, 但也只是聊胜于无罢了.
端午节前后上市的水果是枇杷, 和夏天的杨梅一样, 自从80年代末搬到北方就没再见过, 早已深埋在记忆之中, 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尝到, 一叹.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